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
      “聆听田野——武陵走廊代表性乐舞类‘非遗’专场展演”活动在湖南工业大学校园精彩上演
      2025-06-13 16:56 苏振华 

      6月7日19:30,“聆听田野——武陵走廊代表性乐舞类‘非遗’专场展演”活动在湖南工业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B107音乐厅拉开帷幕。作为“第二届武陵走廊音乐文化研讨会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专业委员会筹备会”重头戏,活动以武陵走廊的汉族、土家族、瑶族、苗族和侗族等民间乐舞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载体,以展现他们生活中的乐舞仪式、民俗形态和行为方式为内容,呈现给全国各地专家、学者、青年学子的传统乐舞,是充分尊重民间主体发声,同时也是遗产化、资源化、经典化过程中 “再语境化”的活态展示。

      土家族打溜子有“大山里的交响乐”之称。传承人彭顺老师团队带来的自创现代作品《雄鸡争艳》,锣钹铿锵与灵动表演有机融合活现雄鸡争食、打斗、和解等的创意,与诠释传统乐曲《八哥洗澡》艺术形象形成的鲜活对比,传递出民间表演者对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守正与创新的理解。

      湘西苗族民歌传承人吴廷翠老师极富张力的原生态激情演唱,特别是结合作品《高腔-春之歌》《丹青腔-坡头调》,对湘西苗族聚居区不同区域起腔、语言、旋律风格差异的示范解析,带给现场观众的是沉浸式湘西苗歌体验与意外惊喜。

      桑植民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向佐绒老师与其弟子田秀梅老师演绎的经典作品《冷水泡茶慢慢浓》《麦草帽儿十八转》以及土家族《哭嫁》,把桑植民歌中润腔、衬词处理表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向佐绒老师围绕文化传承、传承人使命的真情告白,连同传统礼乐文化的深情诠释,瞬间点燃了现场观众的激情火种。

       

      其间,汉族渔鼓传承人就传统曲艺在中华文脉传承所发挥积极作用,与传统作品“正词”结构新处理与表演新风采的展示;瑶族茶山号子中“哇哇”腔的个性化特色,与锣鼓默契下劳动情境的模拟;苗族歌鼟在多声演绎中传递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信息;侗族琵琶歌于弹、唱互洽所流露何为家、国文化的理解;辰溪双唢呐展现的地方民俗风情与个性;侗族北部方言区民歌游走于传统与现代的创新演绎等,在导聆人、观众、民间表演者的协同互动与如潮般喝彩中,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最后,展演在土家族三棒鼓传承人肖昌永老师,与团队精彩演绎新创作品《武陵走廊音乐文化学术研讨》中拉上帷幕。

      此次展演旨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请进校园”,以非遗文化“硬实力”所带来沉浸式体验,强化00后青年学子对新时代扎根中华大地、赓续中华文脉的使命担当;同时也是意在引起国内专家、学者对走廊、通道、流域和线性文化空间传统文化的重视,将挖掘武陵文化学理内涵上升至理论与方法论,“走出校园”关注现代社会发展诉求,把学术写在祖国大地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磅礴力量的务实探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