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2023年度学科建设方案
    2023-10-24 09:28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始建于1999年,2009年招收本科生,2016年获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资格,2019年音乐学专业获评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科学学位)以及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音乐学、舞蹈表演、师范教育三个本科专业。音乐学本科专业在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门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一门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音乐学获评国家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音乐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专任教师49名,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18名、博士 9名、在读博士9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比例高达36.73 %,基本形成了专业素质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一定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

    目前,在校生910人,其中研究生70人,本科生838人,30个自然班学院下设理论器乐、声乐、钢琴、舞蹈系4个教学系;1个艺术实践中心;1个省级湖南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研究基地;综合办、教务办、学工办、实验室4个管理与服务部门。

    我院培养的硕士与本科毕业生均达到国家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年均就业率91.32%,位居全省前列,研究生20212022年就业率100%。学院研究生共获得集体和个人奖130余项,本科生获200余项。如16级研究生胡建明获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湖南省金奖;表演项目《心中的旗帜》获全国美育成果展一等奖;《父亲的扁担》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最后一封家书》入选中国教育电视台《传承的力量》。学院积极推进研究生出国交流与学习,如17级罗雅心、张文涛赴韩国进行交换生学习,毕业后在韩国攻读博士学位。

    二、学科特色

    本学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湖湘区域音乐文化优势,以“一专多能+智慧课程”“音乐+思政研究”“湘东、湘西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为特色,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协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服务区域社会文化发展,构建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本学位点聚焦声乐演唱、钢琴演奏等方向,着力打造“湘字”品牌,服务湖南,辐射中南,建成区域内音乐类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

    三、学科发展的重要性

    1、社会艺术教育与消费市场的需求

    随着我国人均GDP 稳步上升,二胎政策放开,基础的艺术教育规模有望实现较快增长。同时,消费升级带动居民对文教娱乐的支出不断增加,大大激发了市场艺术的需求。近年来,各类音乐舞蹈表演活动,演出场次屡创新高,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为了满足社交、娱乐、陶冶情操等方面的需求,开始学习音乐舞蹈课程,从而导致成人艺术培训教师需求的增加。因此,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成人艺术培训,音乐舞蹈类人才需求将持续增加,社会迫切的需要高质量的音乐舞蹈类人才。

    2、湖南作为“一带一路”战略腹地、文化大省,急需高层次音乐人才支撑。现有音乐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音乐、舞蹈专业人才极度紧缺,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社会发展、“弘扬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文化强省”战略需求。随着高校音乐与舞蹈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再加上高校音乐与舞蹈教师招聘门槛的提高,音乐与舞蹈硕士研究生学历提升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截止目前,我省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共有3所高校,包括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与湖南工业大学。全省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培养总量在200人左右,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我校建设有湖南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研究基地等多个省级平台,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音乐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能极大推进该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满足社会与区域文化需求。

    3、学校艺术教育的需求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中小学开足艺术课程,并“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美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音乐与舞蹈类专业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四、学科发展的可行性

    (一)政策环境趋势良好

    1、国家层面

    随着国家对美育的不断重视,要求大、中、小学要开足、开齐艺术类课程,教育部在解读《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时,明确2022年的重要目标之一——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地须配足艺术教师。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可以预见,各级各类政府对艺术教育的投入也将不断加大,这些利好政策和消息都为音乐与舞蹈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历史机遇。

    2、学校层面

    经过“十四五”的大力建设和迅猛发展后,学校办学实力明显增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得到大幅提升,2023年学校将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整体而言,学校处于上升期,硬件、软件正在持续完善中,一流学科申报和建设方兴未艾。学校博士点申报成功以后,对二级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将提供巨大支持,音乐学院可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专业优势,乘学校发展的东风,扬长避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3、学院层面

    音乐学院作为株洲市唯一一所高校专业艺术院系,在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方面可大有作为。音乐学院在“湖湘传统音乐”“红色舞蹈”教学、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今后将会有更多成果;随着民族音乐学人才的引进和团队的建立,在“民族性”方面将会有新的突破;学院教师在美国、德国、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交流和合作增多,国际音乐文化交往将呈现出新的态势。

    (二)人才培养特色鲜明

    我院构建“一体两翼三驱动”人才培养体系“一体”是指实施“知识、能力、素养” 一体培养与提升。三者是层层递进,三位一体的关系,其中,知识与能力是促成学生音乐素养的必备条件,知识是素养的基础,能力是素养的核心,素养则是情感态度、生活品味、精神气质和理想追求的显现。我院分别在2015、2017、2019年三次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了高校专业音乐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立足于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在开展深入的市场需求调研和行业专家研讨后,不断优化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建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知识、能力、素 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 “两翼”是指以“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为人才培养的两翼,注重声乐、钢琴、器乐三个方向的培养共性要求和培养规格差别,选取音乐理论、音乐表演两个培养支点,重点打造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在提升就业竞争力方面,我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除音乐学的专业核心课程外,增加了必修课程钢琴、声乐、器乐、钢琴即兴伴奏等专业课学分与课时,以及音乐创作基础、音乐技术运用、音乐教学论等必修课程;在打造职业发展力方面,保留了创业基础、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等课程,并扩大人文类选修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应用写作等课程。“三驱动”是指通过课程、比赛、表演三向驱动,打造人才培养的多元平台与通道。首先,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础。近五年,我院在课程与教学模式两方面加大了建设的步伐。我院先后创建了《声乐精品课程》、拟开发《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慕课、开展了《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与数字博物馆的资源融合的课程改革,进行了《音乐教学论》、《小型乐队编配》等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有益的探索,着力打造高质量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次,我院依托三大常规赛事(湖南省普通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基本功比赛;湖南省本科院校音乐舞蹈专业学生独唱、独奏、独舞比赛;湖南省青年文化艺术节)和各类专业赛事(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声乐比赛(文华奖)、民族器乐大赛等;中国音乐小金钟奖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拟参加比赛的学生,通过精英培养计划增加各类专业课时;并整合全院的优势资源,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近几年,各类比赛的成绩斐然。20217月,我院音乐学本科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再次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湖南省“三独”比赛上,我院获一等奖的数目与湖南师大音乐学院持平;研究生胡建民同学在第十一届(2017年)中国声乐“金钟奖”湖南赛区选拔赛中荣获民族组金奖;2019级研究生冯浩熊同学在第十三届(2021年)中国声乐“金钟奖”湖南赛区选拔赛中荣获民族组银奖;在大学生艺术展演省赛中共获得金奖7个,银奖4个,国赛中获二等奖4个。还有一些赛事,如“孔雀杯”、“小金钟奖”、湖南省青年文化艺术节等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三)专业师资队伍雄厚

    1、专业领域师资的结构和梯队情况

    音乐学院建院以来,牢记教师素质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坚持讲台、舞台相结合,通过专业技能展示音乐会、技能培训、学术讲座、课堂教学竞赛、艺术观摩等途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课堂教学水平,开阔了眼界,更好的服务教学。一年一度的教师音乐会已形成了品牌,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目前,我校艺术硕士音乐专业领域有34名艺术硕士生导师,8名科学硕士生导师,其中学校在编的28人,占70%,兼职导师6人,学校在编的艺术硕士专业导师数量占导师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具有稳定的教师队伍。

    我校艺术硕士音乐专业领域硕士生导师具有教授职称8人,副教授14人,其中博士2人。平均每名导师每届指导学生2-3名,每个专业方向都具有3名及以上高级职称的导师,且导师具有所指导专业的教育背景和实践经验,其高超的实践技能与理论水平有力地保证了我院艺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专业师资展演、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主要成果

    在教学上,近几年,音乐学院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在学校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信息化教学比赛中,我院青年教师殷瑛、包慧琴分别获得第三届、第四届湖南工业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文科组第一名,获得一等奖;于倩、王玉玺在第五届湖南工业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文科组第四名、第五名,获得三等奖; 2017年,陈慧老师在湖南省高校信息化教学竞赛中荣获信息化教学省“三等奖” 2019年,于倩老师在湖南省高校信息化教学竞赛中荣获信息化教学省等奖”; 2020年汤其林老师在湖南工业大学首届教学竞赛中获中年组第一名2020年陈慧获湖南省信息化教学竞赛湖工大选拔赛一等奖2021年殷瑛老师获校“党史宣讲”三等奖;2021年陈慧老师获湖南工业大学课堂教学思政选拔赛文科组三等奖

    在专业展演上,音乐学院的老师们在其专业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师专业技能大赛获奖30余人次,指导学生参赛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60余人次。如龙华云老师创作的歌曲《记得》获中国音协献礼建党一百周年百年百首优秀作品,歌曲“半条被子暖民心”入选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村晚”沙洲专场演出,歌曲《拥抱新时代》入选2019年度湖南省十大金曲。何宁波老师排练的合唱获得湖南省第五届、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湖南省第七届青年文化艺术节金奖,湖南省庆祝建党95周年“红旗颂”大型群众合唱比赛银奖。殷瑛老师撰写的案例《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专业音乐人才培养“123”创新模式实践探索》获湖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金奖,教育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王玉玺老师获韩国春川国际声乐比赛男子咏叹调组三等奖,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湖南选拔赛中获美声组银奖,第六届湖南青年文化艺术节声乐类比赛美声唱法金奖,等等。

    在科研上,近四年,我院立项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项(2021年于兰英老师主持的《延安时期新歌剧的中国革命道德叙事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立项)、省级重大项目1项(2020年于兰英老师主持的《“湘”字品牌视域下湘西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振兴研究》获省社科评审委员会重大课题立项)、省级重点项目2项各类横向项目60项,到账科研经费300余万元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87出版专著、教材64组织校内外专家学术讲座近200获市级社科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专著《音乐鉴赏》被评为湖南省十大科普读物。

    (四)培养质量全省前列

    我院能立足于国家教育战略,充分发挥我院音乐专业在湖南省的重要地位,为湖南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具体表现如下:一是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艺术硕士点是湖南省地区音乐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的艺术文化市场输出了大量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二是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的艺术硕士广泛而活跃的艺术实践活动带动了社区音乐文化、社区文化,促进了音乐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三是艺术硕士的就业模式的多元化为湖南省新型音乐普及教育和新型音乐培训市场的形成提供基础,以其全新的理念和实践方式为艺术文化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区域性文化艺术经济活动的新增长点。

    音乐学专业就业率年均91.32%,位居全省前列。2021级、2022级艺术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其就业单位包括政府部门、高校、各级各地中小学、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等。年,共有38名学生实现国内高校考研深造,有5名学生出国留学,有17名学生成功自主创业。就业数据显示,我院毕业生就业渠道广阔,市场欢迎度高。近三年,我院均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实施跟踪调查,2018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满意率为100%,职业精神满意率为93.7%,专业技能满意率 94.6%,组织管理能力满意率为94.2%%,团队协作精神满意率为95.8%,整体满意率为99.6%。此外,我院通过座谈、走访、问卷、调研等多种形式,对21家建立了校外 实践教学基地的协同育人单位和6家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的文艺单位进行外部评价情况收集,总体上来看,各单位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评价较高,认为学生培养“接地气”,从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三个主体要素上紧扣市场需求标准,突出培养重点,抓住了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牛鼻子”,学生适用、好用,并具有较强的职业胜任力和职业发展力。目前,本专业一批优秀毕业生通过多年的岗位历练后,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教学骨干和文艺尖子。

    (五)学科平台优势突出

    我院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音乐舞蹈技能实践平台”、省级“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研究基地”、21个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的人才培养艺术实践基地、集实训、制作、表演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实训中心,以及与株洲市“神农大剧院”和“艺术中心”形成的稳定的合作发展机制,确保生的艺术活动和实践训练。我院与省内一流的音乐厅,大剧院(神农大剧院,长沙音乐厅,湖南大剧院,梅溪湖大剧院)达成协议,利用丰富、优质的院线资源,每学期开展2-4场艺术观摩与“大师班”活动,建立以精品课程和五类“金课”建设为抓手的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有机衔接体系,形成课堂训练、课外拓展、实践提升三类课程实施平台,有效推动以导促学、以赛促学、以演促学。加强了省级教学、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科研究平台建设,形成专业高品质发展的高端平台支撑。

    此外,利用地方各大平台,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提升了地方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市场的繁荣,为推动湖湘音乐文化的传播和提升地方社会音乐水平做出了贡献。如2018年9月,受湖南省教育厅委托,承办闭幕式《青春大运 放飞梦想》文艺 展演,从节目策划、编排、演出都由工大师生承担,节目形式新颖、主题突出、演出效果良好,产生较好社会效应;2019年9月,受株洲市委、市政府、政协株洲市委委托,编排了《肝胆相照初心在》《提案》等节目;2019年12月,受株洲市人大委托,策划举办了“使命在肩 砥砺向前”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文艺汇演,晚会受到株洲市委、市政府、市人大高度评价。在这些社会实践的同时学生也锻炼了自身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巩固了专业知识与技能。


    五、我院学科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硬件设施尚未全部完成,对教学、科研及师生艺术实践的支撑力度还不够

    尽管音乐与舞蹈学院的硬件设施在近几年有了明显改善,但只完成了预期的60%,与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最重要的实践实训场所小剧场条件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硬件设施的支撑力度还不够。

    (二)学科专业建设队伍及内涵建设仍亟待加强

    在过去的五年里,音乐与舞蹈学院教师数量及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大大加强了学科专业建设队伍,但与预期目标相比,目前高水平教师少,对学科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较弱;其次,在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方面,仍亟需加强,教学方面成果较少,高水平成果更少,底子不厚,科学研究方面力量明显偏弱,需要继续引进和内培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充实队伍,增加后劲,为学科专业建设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教职工服务意识有待继续提高

    随着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往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已经不能适应新情况新形势,相关规章和制度需要进行与时俱进地修订。同时,教职工的服务意识与学生及社会的期待还有差距,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需不断改进和完善,加强对师生的教育,增强教职工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

    六、学科建设2023年规划

    (一)建设思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湖湘区域音乐文化优势,以“一专多能+智慧课程”“音乐+思政研究”“湘东、湘西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为特色,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协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服务区域社会文化发展。以音乐学、舞蹈学传统优势学科专业为龙头,稳步发展音乐与舞蹈表演专业,积极培育音乐与舞蹈学理论专业。着力打造“湘字”品牌,形成结构和布局合理、特色和优势明显、学科和专业相互促进、内涵充实、在国内外同类高校中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二)建设目标

    1.构建基础扎实、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

    2.按要求做好国务院学位办下达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工作;

    3.按文件要求参加并通过教育部相关评估和验收工作,按文件要求参加并通过学校组织的学位点考核评估工作;

    4.艺术硕士(音乐、舞蹈领域)研究生教育形成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5.加强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团队建设,搭建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势学科平台,产出一批对学校发展和服务地方具有重要贡献度的标志性成果;

    6.通过建设使已有的学科建设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学科建设指标符合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基本条件要求。

    (三)建设内容

    1.构建协调发展、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

    2.重视校内外教学与科研平台建设;

    3.加强课程建设,推出创新成果;

    4.着力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提升团队的科研能力;

    5.积极组织各级各类项目申报,在重点项目上争取突破;

    6.完善评价机制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建设举措

    1.围绕学位点对应调整要求,进一步凸显“音乐学”核心学科的带头和协调作用,带动各学科方向协同发展;

    2.改变现有“两张皮”现象,理顺教学平台与科研平台建设的关系;

    3.进一步加强“湖南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研究基地”及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力度,为课程教学实践提供扎实平台;

    4.加强课程建设,完善学术活动体系,为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搭建广阔平台;

    5.将科研工作的重心转向“抓重点”,围绕区域经济文化建设确定重点领域,组织团队力量开展协同攻关,实现重点项目的突破;

    6.完善科研、创作,激励和考核机制,教学质量管理实行以学生为主的“测评制”科学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五)预期成果

    1.力争获批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2.新增省级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1项,省级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

    3.新增省级学科竞赛1项;

    4.做好对应调整后的硕士专业学位点培养方案和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5.争取新立项校级一流课程2—3门,省级一流课程1—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

    6.组建2-3个专业特色鲜明、研究基础扎实、研究方向稳定的科研团队;

    7.立项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6项,市级项目5项,校级项目4项,到账科研经费150万元。

    七、期待学校支持的重点问题与举措

    (一)多措并举补强学术骨干

    坚持引进和送培相结合的方式,学校可以通过四种途径解决我院各学科方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短缺的问题。一是加大对具有博士学位副教授以上职称科研水平高的人才引进力度,对于这类人才引进应不受限制,采取一事一议的措施;二是为具有成为学科方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教师职称晋升方面提供绿色通道。三是整合学校资源,吸引与音乐舞蹈相关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加入硕士授权点建设队伍。四是以特聘教授或柔性引进的方式引进全国音乐与舞蹈学科专家学者支持我院学科硕士授权点建设。

    (二)建设专业剧场或音乐厅

    建议学校建一个能容纳1千观众左右的剧院或音乐厅,既满足音乐学院实践教学、艺术实践活动的迫切需求,同时也能为学校其他学院师生的文艺活动提供场所,为活跃校园文化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三)多渠道筹集硕士点建设经费

    2023-2025年,音乐学院拟投入100万元用于我院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其经费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一是积极争取学校为我院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建设提供最大的经费支持;二是音乐学院将每年拿出年终绩效的20%用于我院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建设;三是利用湖湘音乐文化高峰论坛积极争取社会资金的支持。


    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

                                                    20233月6日


    关闭窗口